常州大学:“有效科研”提高核心竞争力
中广南京5月30日消息(姚东明)中国受理发明专利申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垃圾”专利数量庞大成为一大隐忧。对此,常州大学有针对性地倡导“有效科研”,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日,“国家与江苏石油石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在常州大学揭牌。该基地既是江苏省的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也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战略研究基地。
历经35年的建设和发展,常州大学依托石油石化“底色”,紧跟国家、江苏省特别是常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提升优势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逐步形成学科交叉的态势。常州大学校长浦玉忠说:搞科研就要搞有效科研,科研要以这样的标准进行考核:一有没有技术的创造和创新,二有没有给企业带来实质的经济效益,三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常州大学专门制定了《科研业绩考核与奖励办法》。所有的科研项目均按项目级别系数和类别系数折算为科研业绩分给予奖励,并提供相关管理单位科研专项经费。科研业绩奖励分年度兑现,中期检查不合格或结题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停发、扣发当年度或结题后应兑现的业绩奖励。同样一篇论文,助教发,能记业绩分;教授发,可能一分都没有。
常州大学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陶国良介绍说,他们的太阳热发电项目投入1.2亿元,带动了学校10多个学科,已经申请20多个国内专利,今年将申请国际专利。科研团队拥有4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得到学校投入200多万,历年该科研团队的奖励均名列全校前列,2010年居全校第一。
有效科研制度,推动常大的科研向高端、实效发展。截至目前,常州大学已与20多个市、县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与1200多家企业洽谈并实施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56个产学研合作基地。7年内4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专利申请量进入全国高校百强;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功入选科技部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成为学校历史上首个国家级平台;2012年,常州大学42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资助金额达2024万元,申报数、立项数和资助经费均创历史新高。